Serendipity
- 靖棻 彭
- Sep 30, 2019
- 3 min read
Serendipity,公認最美麗的英文字,偶然力,是本篇想要傳達的意思。
偶然地,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群人在芬蘭齊聚。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下生長,身上背著不一樣的故事,興趣、個性、價值觀也不盡相同。誰都沒想過彼此的生活將有所交集,但偶然地我們相遇相識,就像宇宙中的星體,從前各自走在平行的軌道上,但注定在交錯之際擦出一星火花。

交友曾經是來這邊前幾週會感到壓力的事情。
歐洲人比較放得開、喜歡參與各式派對,甚至可以天天泡在夜店。他們把這件事當作一種享受、一種娛樂,同時也是社交的場合;亞洲人的內向含蓄,相信大家都時有所聞。因此每當群組中發起了活動,都會猶豫到底該不該出現,我原先的想法是「啊到時候都是不認識的人啊,去了可能只會尬聊一波」,但錯過幾次後又會覺得應該要鍛鍊自己,試圖從歐洲人的角度去想「反正大家都不認識啊,我就是想去體驗一下熱鬧一下」。終於在某次鼓起勇氣參與了烤肉大會,雖然整場我都是在原地坐著,等著周遭的外國人來和我搭話,但回想起當天認識許多新的人、也交流了不少,著實是個滿開心的經驗。
幾個月過去,也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朋友群,邀約和聚會也變得自然。雖然大多和我一樣來亞洲國家,但我想或許是文化和習性相近,自然也比較容易成為朋友。不過culture shock還是有的!我很喜歡與他們交流的時刻,喜歡學習瞭解不同的文化,也不吝嗇和他們分享台灣的特色。在每一次的談話裡,總有不少驚訝、感到有趣的表情,友誼也在笑聲中日益增溫。
想到瑞典的Amy和我說的一句話:「你不會覺得都跟臺灣人在一起不太好嗎?」,我告訴他我當然也會想要交更多的外國朋友,想要有機會練習英文,但我發現我並不喜歡刻意的交友,如若像是在課堂上因為小組討論、因為一起做報告而認識的同學,最後變成了朋友,像那樣的情境我才覺得是自然的。或者像是去到夜店、karaoke bar認識的一些人,在咖啡廳遇到移民芬蘭的美國人老闆,在桑拿時遇到住在同一樓的鄰居,這些都是我本來就想做的事、在本來就想去的地方,這些非預期的交往、偶然的機緣,既使短暫,都會讓你開心好一陣子。

作為一介交換生,我相信剛開始大家會有的期待是:希望自己能夠像宣傳海外教育的廣告上,四五個膚色各異、一眼就能看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,彼此搭著肩朝著鏡頭開懷大笑的那個模樣。當然我也不例外,是抱持著這樣的期待來交換的。不過後來學會的事情是,畢竟也這個歲數了,一個人的性格和交友模式大抵已經固定,所以在臺灣setting下不太會做的事情,既使到了國外做起來也不會覺得太自在,雖然偶爾還是會想突破自己的極限,大家說的跳脫「舒適圈」,但如果跳脫後並不喜歡,那意義就不大了是吧?我一向是喜歡接受新刺激、嘗試新東西的人,但也會視自己當下的狀態和心情來選擇,偶爾地留在comfort zone於我而言,是尊重自己的一種體現,就像做瑜珈時老師會分級,告訴學生留在適合自己的那一級,不要勉強身體同理。
以後的想法或許會改變,也有可能會到臺灣後怨嘆在芬蘭沒有努力交朋友,但至少現在的我是這樣的喜歡著偶然的人事物,他們所帶來的喜悅和滿足,就像小時候過聖誕節時拆禮物一般。
Kommentare